研学实践是行走的课堂,是开阔眼界,品味人文的成长之旅。11月16日,宜兴市湖㳇实验学校的全体师生追寻着范蠡的足迹,共赴陶祖圣境开展本次以“阳羡山水”为主题的秋季研学活动。744位养正少年在老师的带领下,探寻家乡山水,传承历史文明。
“大家好,我是来自湖㳇实验学校的红领巾小导游,今天由我为大家讲解。”当天,湖㳇实验学校的红领巾小导游们佩戴着红领巾,身穿推广阳羡旅游的绿色志愿服,一路上领着同学们前往各个景点,将各自精心准备的讲解词说给同学们听,吸引了许多路过的游客驻足观看。小导游们从容淡定的表现和流利的讲解也受到了众多学生们和游客的赞赏。
【赏】溶洞奇观 美不胜收
一进入景区,高大的范蠡像映入眼帘,穿过草坪,西施像屹立水池之中。走着走着便来到了慕蠡洞,沿着靠水的小道进洞,小导游向同学们讲解了喀斯特地貌的特点与形成过程,孩子们被洞中那神秘而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深深吸引着,看到石灰岩在数百万年的风雨岁月中如何被雕塑成千奇百怪的形态,从石笋、石幔到石花、石柱……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感受到徐霞客求知过程中钻研与探索的精神。
【感】陶艺之乐 竹韵之美
宜兴一直就是陶的古都,竹的海洋。此行研学的主题之一就是感悟家乡宜兴的“竹文化”。师生们在行走间,呼吸着山间林间清新的空气,感受着自然人文之美,也把课堂搬进了自然,在轻松有益的氛围中研习学科知识。不仅如此,宜兴的紫砂“陶文化”更有悠久的历史,得中华传统文化美学之精髓。借由研学,也让师生同学们走入陶坊,近距离接触陶文化,充分了解家乡的文化和历史。在老师“手把手、步步教、一起做”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体验了陶艺的制作过程。他们利用泥土和简单模具,塑造出各种生肖形象。这个环节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感受到了陶艺之乐,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学们专注的样子十分迷人,完成作品后脸上洋溢的灿烂与自豪的笑容令人动容。
【品】秋日午后 岁月静好
碧空如洗,阳光毫不吝啬地撒在身上,真是一年好景君须记,乐园小憩童乐时。同学们分享彼此美食,开展益智游戏,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既加深了伙伴友谊,又和谐了师生关系,不亦乐乎!
【悟】体验成长 拥抱自然
“读万里书,行万里路。”在这次的研学我深深感受到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在别人眼中这只是一次普通的研学旅行,但对我们来说,它却是一次对未来生活有着深远影响的旅程。让我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教科书和课堂,更是一场无法预知的冒险和体验。我们不仅仅得到了快乐,也得到了友情,还得到了一次独一无二的体验。这次研学旅行,让我意识到,其实人生更像一部未完成的作品,需要我们用心去塑造和完善。每一次的经历和体验,都是我们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日后回味无穷、终身难忘的宝贵财富。
——八1韦苏萍
昨天,我去了陶祖圣境进行了研学, 我知道了溶洞的形成和悠久历史。我们看了有趣的表演,做了紫砂生肖像并且知道了满山遍是的竹子竟有如此多的作用和学问。看来,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学会很多有趣的小知识,所以,我要积极参加此类活动,多到处走走,学习更多的知识。
——八2 江芊逸
今天我们来到了美丽奇特的陶祖圣境,神秘的慕蠡古洞就深藏在此。跨入景区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高大的范蠡像,与湖中的西施像四目相对,诉说着连绵不断的情谊。迈入古洞,跟随着导游的步伐,洞中天然形成钟乳石让我们赞不绝口。出了洞后我们就来到了天然氧吧“陶祖竹海”让我们感到心旷神怡,不禁沉浸在竹林的世界中。在陶艺小吧中,我们大显身手,做出的手工作品都活灵活现。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了我的历史知识,更让我体会到了自然之美。
——九1赵梦琪
传统文化丰硕灿烂,博大精深。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儿童,我们不仅要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也要走进生活,了解家乡文化并介绍给他人,这也是我们组织本次秋季社会实践活动的初衷。经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必定会更加努力,将家乡的美丽风光大力宣传,将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最好的经历在路上,
最好的课堂在自然。
我们,期待下一次遇见!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